顺丰:快递业的人海战术已近黄昏

广州刘青云 373 0

疫情反复,让快递员成为了城市中最忙碌的人群之一。进入12月以来,北京城的快递压力较大,快递员就更忙了。就在这个时候,顺丰总裁王卫去了北京网点慰问坚守岗位的顺丰员工,他说,看到这么多员工顶着风险和压力坚守岗位,他感同身受。

王卫关心一线快递员疾苦是出了名的,顺丰上市前,因为一位快递员在工作时被打,王卫曾经“冲冠一怒”。目前顺丰速运有几十万员工,在2021年有105.5亿票件通过他们送到天南海北的用户手中。

中国的快递行业早已是世界领先水平。如果没有疫情,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第一天下单,第二天收到包裹。每天数十万在途的快递小哥和上亿的包裹在中国大地上不停的移动,构成了一幅庞大、复杂、且让人困惑的画面。

他们是如何有条不紊地工作的?

顺丰:快递业的人海战术已近黄昏-第1张图片-小猪号

如果你拿这个问题去问王卫,科技的力量,一定是他给出的诸多原因之一。2017 年至 2021 年 5 年间,顺丰速运累计科技投入达 172 亿元,其中研发投入达 125 亿元。媒体发现这投入力度堪比小米。

在数年前的一次采访中,王卫甚至说,顺丰未来的竞争对手是谷歌,谷歌自然是高科技的代表。因此王卫还说过,“顺丰科技”是速运的“老板”。这里说的顺丰科技,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建设智慧物流服务”。顺丰科技CEO耿艳坤同时也是顺丰集团的CTO。

科技为什么重要?快递员就像是中国物流行业的蚂蚁雄兵,但是人类之间的协同,远比两只蚂蚁之间碰碰触角就能心领神会要复杂得多。

更何况中国城市复杂的路况,在城市间不断迁入迁出的人潮带来的地址变化,以及万物都可到家背景下,越来越丰富的商品类型。这些因素的累加,都使得中国快递业首先是一道无比复杂的数字题,然后才是物理意义上的位移。这里面碰到的问题和挑战,很多都需要顺丰科技给出解决方案。

至少目前,让几十万人如一人般的规范工作的,除了自上而下的人文关怀和企业文化,更有科技力量的穿针引线。很多人都见过顺丰快递员手里扫快递的“巴枪”(手持智能终端),如今它已经进化到了第七代。

它和顺丰小程序的智能地址识别功能一起,让收寄环节基本告别了笔和纸。过去,大件快递称重估价是个费时费力的活,早在三四年前,由于计算机视觉称重技术的普及,这也变得不是难事了,无需称重只需十几秒就可以知道一个大件的重量。

而在中转场,越来越多的智能仓储设备(机器人等)正在快速的识别、分配、搬运着海量的包裹,把他们送上传送带,流向该去的线路。

科技与时俱进的速度与人文关怀的精神超过你的想象,过去上传送带困难的异型件问题,也正在被各个击破。为了运送阳澄湖大闸蟹,小小的无人机飞起,虽然起点是湖心,终点不过是不远处的岸边包装中心。但是这可以把过去绕湖走1个半小时的时间缩短至5分钟。

继露营之后,钓鱼也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垂钓时“天然盲盒”的快感,让钓鱼竿大卖。而这届年轻的钓鱼佬在体验这项看似“传统”的活动时,顺丰已经为这些钓鱼竿用上了由顺丰科技研发的“现代而先进”钓鱼竿专用分拣线。

顺丰:快递业的人海战术已近黄昏-第2张图片-小猪号
丰翼无人机应用于大闸蟹开捕节

AI视觉识别、智能机器人、飞过湖面的无人机、以及钓鱼竿分拣线,这些科技物流的点滴进步,似乎还是不能终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的终极追问:为什么中国的物流成本是美国的两倍(依据来自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中国目前大约为15%,美国为8%)?

多年来,无数专业人士下场苦口婆心的解释过这个(伪)问题,但仍无济于事。这种情况,也让顺丰集团CTO、顺丰科技CEO耿艳坤感到奇怪:“两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差异太大了。从业内人士角度看,直接比较是不合适的。”

这个伪命题的反复出现,其实背后隐藏着人们一种对未来的焦虑。物流是经济的晴雨表。当中国立志要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时候,中国的物流体系能否支撑这一转型?当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和消费企业越来越多的和世界500强巨头同场竞技时 ,中国的UPS和FEDEX在哪里?

在2021年最新《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UPS名列世界500强第89名。而且UPS已超25年连续入围《财富》全球500强。即使是顺丰,也要正视与UPS们的差距。

虽然从电商时效角度,中国快递业是世界领先水平。但是放眼综合物流来看,差距仍旧巨大。至少在王卫看来,差距之一就是科技数字化水平。物流企业应该是科技企业,这种认知与民众认知相去甚远。

至今在很多普通人的印象里,干物流就是跑运输的。一场席卷全国的疫情让很多企业包括政府部门重新开始审视物流和供应链的重要性,重新认识了物流行业的专业门槛。但这远远不够。

幸运的是,如前文所述,由于中国在快递业这一物流行业细分领域的高速发展,科技在物流行业的渗透正在深入各个仓、运、配的神经末梢环节。

不过,物流行业的本质在于网络效应和生态协同。网络效应意味着不同环节之间的数据实时透明才有终极的效率革命,而生态协同则意味着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很多时候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必须共享各种社会资源,通力合作。

即使是把一箱苹果由北方寄到南方,也意味着需要大到长途货车或者航空公司(干线)与小到三轮电动车(最后一公里)之间如同多米诺骨牌般的协同。

正因此,数字化与物流行业的碰撞越来越多,两者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为此虎嗅智库专访顺丰集团CTO、顺丰科技CEO耿艳坤,听听顺丰在这一宏大叙事命题下的实践与思考。

下面为虎嗅智库对话顺丰集团CTO耿艳坤精华部分:

顺丰:快递业的人海战术已近黄昏-第3张图片-小猪号
顺丰集团CTO\顺丰科技CEO 耿艳坤

科技正在快递行业深度渗透

虎嗅智库:我们先从大众视角来看看中国物流行业的一个发展现状。一个网络上常见的说法是,中国的物流成本是美国的两倍。对于此很多物流行业专业人士都下场辩论过,最近还有观点提到,这个说法让中国物流人被“冤枉”了很多年,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耿艳坤:对于这个问题,我也看了物流界一些专家分析,总的观点是不能直接这样对比,对此我是认可的。

原因在于,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在经济结构,运输的物品内容,包括物流的运营模式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不适宜这样直接对比。物流成本问题的背后,是分子和分母如何界定的问题。

关键是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想谈什么问题?我觉得核心问题在于,在大多数人眼中,物流行业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美国物流巨头很多被认为是科技企业),在我们的运输成本中,人力成本是最大成本之一。

所以我们在做模式的优化时,希望降本增效,大的方向就是围绕物流的科技化自动化去突破。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由于顺丰科技的存在,我们经常被问到,集团对科技的投入是不是太多了,这些投入占物流业务收入的比重如何。其实这都是一些类似的问题,核心问题也是分子和分母的差异性。

从顺丰的角度来讲,顺丰对科技板块的投入,其实不仅仅是从做物流业务的角度。如果说仅仅从一个物流公司自身的立场来看,可能不需要自己去投入做那么多科技研发,比如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但是顺丰集团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综合物流供应商,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在这样一个大的集团板块下,科技方面的投入因此会更多。

虎嗅智库:就像您所讲,物流行业在传统观念里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对于数字化的作用一个最朴素的认知是,降低物流行业人的成本,减少人工的使用。顺丰怎么看这个问题?

耿艳坤:首先我们来看快递行业,我认为它就是科技行业。目前科技行业的很多技术应用在整个快递业的各个环节的渗透已经很深,我们有很多偏数字化或者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无人机的寄件取件,丰巢的广泛使用,还有一些自动化设备等。

比如在中转方面,现在场地自动化程度水平是很高的,当然我们也还是有一些挑战和压力,会有很多这种异形件,或者说我们内部叫NC件(非标),即使是成熟的自动化设备,对于异形件也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再进一步,快递业还要解决易碎品,一些特殊的托寄物等。所以,快递业在自动化的水平上还是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们顺丰有几十万小哥,顺丰一直在追求快递业的服务品质,上门的体验感等。小哥的服务水准和顺丰对于一线员工的关怀程度相关联,顺丰非常在意小哥幸福感的提升。

比如,当小哥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顺丰小哥是可以在系统申请获得休息的权利。我们也会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合理调配运力。所以对于顺丰来说科技是赋能小哥的手段,而不是简单的去替代。

虎嗅智库:我们原来知道顺丰物流有很多黑科技,但是看来今天的对话不仅仅和黑科技有关,还是要回到人的层面看问题。就您前面所谈到的这种科技对于快递小哥的赋能和管理,能不能给我举一些例子?

耿艳坤:从集团层面或者从业务的具体诉求来讲,确实需要让小哥工作的幸福感更高。这个逻辑其实很顺畅。比如说他想休息的时候,你就要让他得到休息,然后他返回工作岗位才能有更高的效率,效率意味着他一天可以收派更多的快件,这样他会有更好的收入,他就可以就带着微笑去服务我们的用户,用户体验才会好,这是一个双赢。

当小哥们都愿意在顺丰长期工作时,顺丰的快递小哥队伍才能稳定。所以,这就是我们(科技)的业务目标(之一),如何用科技的手段更好的把快递小哥们调动起来,能够让小哥们工作开心,有更高的收入。

那么从我们顺丰科技角度来讲,就需要先理解小哥日常的工作习惯是什么样,他的工作模式是什么,当他去收件的时候,在不同的区域,他会碰到什么样的收件类型,派件的时候,他会碰到什么场景。

我们城市小区的场景其实很复杂,同样是CBD区域,可能环境也不一样。如果是生活小区,可能有的小区没有电梯的,如果是工厂区域,可能会有急收件。所以我们的产品经理就要去调研,去调研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场景,小哥们的现在的环境是什么样子。

现在我们基于顺丰地图,做AOI,去设计了一套体系。因为任何一个区域,你既要保证小哥休息的权利,又要保证这个区域可以进行有序服务。

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小哥在业务场景这一天的工作量有多少,收派件各是多少,他的大致收入水平如何,做一些信息化的仿真和预测。然后做个平台系统,当有的小哥想休息的时候,如果其他小哥看到,刚好他想休息,但是我想来赚这个钱,那就可以来帮他分担。

或者比如1个区域总共有10名小哥,今天有个小哥临时有突发情况,系统可以把他的任务动态分配给其他9个人。

做这套系统,我们的产品设计理念和逻辑,一定要去理解一线业务的逻辑。因为这套系统是需要在顺丰全国做宣导,在全国范围落地。一套系统要让全国的几十万小哥都能接受,要具备落地能力。

落地推广的过程中,我们会收集反馈,比如说反馈系统给小哥的负荷太重了,他的工作效率并没有显著提高;或者觉得有些时候这个排班不合理。

业务会建议,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和业务逻辑,然后我们也会判断,哪些意见应该采纳,哪些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或者有些意见可能是一种过去的惯性思维等等。业务和顺丰科技就是这样相互去做结合的。

虎嗅智库:我们如果回到科技的角度看问题,是不是有时候需要顺丰科技比业务再往前走半步?就是说可能很多技术应用在业务层还没有大规模成熟应用,但是顺丰科技这边做一些前沿一点的探索?

耿艳坤:其实业务跟科技的关系,在物流领域结合还是比较紧密的。所以今天我们在做人才培养的时候,一直追求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前面提到,快递行业的科技渗透已经非常深。

如果你对于科技没有很好的感觉,就没有办法基于数据去驱动你的业务经营,或者说用科技数字化的手段,去改变比较传统的工作方式。

但是如果不懂业务,可能你在管理(物流场景)场地的时候,也无法主动识别和挖掘,在哪些环节上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优化、改善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人力结构,这两方面能力都非常重要。

对于顺丰科技来讲,无论是产品规划还是系统,都需要先清楚我们想解决谁的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些需要顺丰科技的产品经理能够大胆往前思考。

同时顺丰科技的产品经理要去场地,要去业务区,要去了解顺丰的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遇到的问题,操作的疑问。顺丰的产品设计与实际的场景是否能够很好的匹配,所以这始终是一个双向结合的过程。

虎嗅智库:我们还是比较好奇,现在的快递业,有哪些具体的黑科技应用手段,包括一些正在发生的可持续的科技探索和创新?

耿艳坤:我举一个例子,可能不算是大规模使用的。在我国山东省等区域,有很多卖鱼竿的商家。鱼竿比较长,一般情况下没有办法上我们的自动化设备。现在顺丰科技就结合这种场景,专门做了鱼竿的自动分拣。

这说明我们的自动化能力可以细化到像鱼竿这样具体类型的托寄物。当然,如果面向全网(快递网络),它还是没有那么多可复制的场景,所以这也不见得是一个特别合适的例子,但是它代表了整个软硬件相结合去做持续创新的一种努力。

另一方面,虽然现在场地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但不会是彻底无人操作,特别是高峰期,我们还需要人在场。这时候就要去观察,哪个环节需要人,人需要做些什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去思考,设计一些新型自动化设备来让人为操作更轻松便捷。

有一个我们已经在全网推广覆盖的例子,就是无人供上件,这个环节是把拆包后的快件一个一个放到分拣机供件台上的过程。这个环节原来要靠人站在分拣机旁边,把快件一个一个的放上去,现在顺丰会有一些设备,实现自动化上件分拣。

从科技的角度看,顺丰的物流场景非常复杂,有多种类型托寄物,有的比较笨重,有的体积很大。但是顺丰又非常讲究TO C的用户体验和时效,所以,我们会做大量的围绕着终端小哥的数字化建设。

比如我们的顺丰地图。一般的高德和百度地图上,一个区域的POI(信息点)它都是一个点。而在我们顺丰地图画的底层数据结构中,我们会绘制出AOI,这个AOI是地图上的特定区域,可能是一个小区的一栋楼。

我们也会根据管控的颗粒度,判断每一个区域它的件量和潜力,结合小哥的运力情况,进行路径规划,做任务排序。根据用户大数据历史行为的一些挖掘,了解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方式。有人需要配送上门,有人能接受快递放在门口,也有人更青睐派送到快递柜。

当然还有一些硬件应用,像我们小哥的巴枪,一些结合语音AI的蓝牙耳机等,这些都比较常规。

商流变,物流跟着变

虎嗅智库:物流和商流息息相关。从商流的角度看,这两年无论电商还是实体渠道都有很多新变化,包括同城零售(也叫即时零售)的兴起,顺丰也有顺丰同城,那么这些渠道新变化,它会对数字化产生哪些新的需求,从顺丰的角度怎么看?

耿艳坤:商流变化带来的数字化需求变化还是蛮大的。可以说,整个顺丰同城的履约体系建设跟顺丰原有的快递体系建设差异非常大。两者对资源的调度方式,对时效的要求,包括对于骑手和快递员的管理,都存在本质的差异。

同城物流给系统和数据量的积累带来很大压力,从数字化的角度,核心挑战是要做实时的调度、决策和分单。除了点对点配送,更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分配订单,这对于大数据和实时计算的能力要求很高。通过实时调度,进行合理的拼单。

有时候,顺丰同城的骑手也会在系统的调度下,帮助顺丰速运去派送快件。比如在深圳出现一个错分件,本来应该是南山区的,但分拣到了福田。如果按照快递网络的营运模式,需要兜一个大圈。但我们为了保证客户的时效,可以直接转入同城的即时配送物流网,从福田取件,送到南山的用户手上。

虎嗅智库:之前看过王卫总一个讲话,提到大家觉得时效是顺丰的优势,但是对于时效需求的满足,顺丰还可以再深度挖掘,特别是从产业角度看,深挖的空间还是有的。有没有这方面的例子?

耿艳坤:时效的挖掘,比较典型的是前置仓模式。前置仓(这里说的不同于生鲜前置仓——作者注)是包括分仓的概念,我们可以基于大数据去做品牌的消费者和品类的匹配,来改善传统供应链模式下的时效。

过去,很多品牌商从一仓发全国变成多仓的网络规划布局,再发展到前置仓的概念。现在美妆行业,鞋服行业又都提出了“一盘货”的概念。比如很多鞋服品牌有自己的门店,我们曾经大量探索,如何把门店的库存和电商的库存进一步打通,这样面向用户进行履约时,时效会有大幅的提升。

今天你在电商官网上下了一双鞋子的订单,但是你收到的鞋子,也许就是离你附近的一个这个品牌的门店发出来的,而且时效可能比电商仓更快。

虎嗅智库:近年,顺丰集团的业务板块中,有越来越多的供应链元素,这也符合综合物流集团的定位。但是,你可能会面对非常多的非标的产业场景,比如鞋服的供应链和生鲜肯定是不一样的,顺丰科技怎么来适应?

耿艳坤:从网络型的快递产品,到非标的供应链仓储运输服务,确实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顺丰从整个集团的组织架构上,会分行业去设置我们的组织。顺丰科技会根据行业特点,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建设。我们的要求是要懂供应链,要懂仓储,也要对细分行业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建设我们团队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供应链管理,并不是有了仓储管理系统,有了运输管理系统,就能够对接所有类型的客户。客户有他自己的标准要求,和差异化的场景。我们需要识别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场景差异和需求差异,然后结合已有的数字化能力和科技系统,在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之间做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解决方案,不可能是完全非标准化的,完全非标代表这个系统走不远。所以要把行业的共性最大化的抽象成标准化的科技产品,然后用像低代码平台等一些技术平台的方式,用最小的成本去兼容它的不标准。这个才是供应链服务核心的竞争力。这意味着你面对一个新客户时,你兼容新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的能力更强,所需成本更低。

顺丰:快递业的人海战术已近黄昏-第4张图片-小猪号
无人机应用于罗湖医院运送疫苗

虎嗅智库:您前面提到的一盘货的做法对末端的影响,在供应链端有哪些影响?

耿艳坤:从鞋服美妆来看,它的电商平台的渠道是比较分散的,因此库存可能是存在割裂的,有时候明明没有货了,电商平台还在卖。

我们从数字化的角度来讲,实现智慧供应链,要帮助客户做仓网规划的参谋,帮助他们分析仓库应该如何布局,包括一些紧急特殊情况的处理。比如像有些品牌客户,此前在上海就只有一个总仓,受到疫情影响,我们得紧急帮他去找一些备用场地,然后帮他把货搬出来。

智慧供应链就是要去规划,未来不管是受疫情影响,还是其他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客户的物流服务都可以保持更稳定。我们一方面帮助用户探索,同时也在识别新的机会,比如一盘货就是供应链的新机会。

我们其实要帮助我们的客户,(让物流)从成本中心去驱动经营变成效益中心,包括去做用户画像,优化选品,通过这些内容结合顺丰的数据供应链数据,为客户提供咨询和建议。

智慧供应链将是行业通识

虎嗅智库:从科技角度看,顺丰如何判断一些新技术(趋势)的应用前景?

耿艳坤:对前沿技术来讲的话,我们还是保持着非常深的关注的。

我们有很多这种大型作业场地,不管是仓储还是终端场,包括鄂州航空枢纽,因此需要一些数字孪生与 loT的结合,去做一些优化和前沿的探索。通过仿真,我们可以知道当一个场进行自动化布局时会发生什么变化,这对我们的成本效益会带来什么影响。对于数字孪生,我们的期待不仅仅限于某个点的孪生,而是希望能够在覆盖全网络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比如我对于干线规划做了一些运筹优化,通过仿真的手段,可以知道北京到上海流向的时效可能发生什么样变化,这是非常复杂且有挑战的事情。

同时顺丰在做营运模式变革,比如我们的四网融通,其中有很多技术的应用,会通过一些物联网手段去识别、调拨、监控,管理。有些技术设备趋于成熟,像分拣设备,无人车等,我们也会快速的去做一些采购和生态合作。

虎嗅智库:除了您刚才提到的数字孪生完成之外,假设就以三年为限,未来可能对物流行业会直接产生影响的重要技术趋势还有哪些?

耿艳坤:目前大家提到比较多的都是偏机器人方向、万物互联方向;无人机、无人车,还有场地自动化设备等方向。物流行业目前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趋势看,劳动力的成本应该会持续走高,这样一来,如何通过一些自动化的手段能够去解决各个环节的劳动力密集的现状,可以更加节省人力,是未来的大趋势。

另外像智慧供应链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很少有哪个行业会说自己是没有供应链的。因此,数据生态也是个大方向。目前大家都是只拥有供应链的某一段数据,品牌有品牌自己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散落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上。

现在国家对于用户隐私安全要求很高,在满足用户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有什么样的技术能够保证让这些数据产生联通,产生数据碰撞的火花价值?所以,顺丰科技在数据生态隐私计算的方向上,也是保持重点关注和持续探索的。

虎嗅智库:在物流行业,无人机和无人车的应用都比较多。能否介绍一下顺丰在整个无人机、无人车这方面的发展?

耿艳坤:我们在无人化方面有一些自己的战略性思考,顺丰的优势在于我们有非常丰富的场景,同时也有大量采购量,所以我们要思考,哪些应该要靠我们自己的能力去做自研,哪些可以通过生态的方式去联盟厂家来做。

顺丰:快递业的人海战术已近黄昏-第5张图片-小猪号
顺丰无人车

目前在无人车方面,顺丰科技开始探索开放道路的一些场景应用。这方面会有一些合作伙伴提供硬件,我们会去做一些软件系统的集成,去跟我们内部的业务系统对接。

无人机我们有两类,一类是大型无人机;还有一类是载重在10公斤以内范畴的小型无人机。在疫情期间,这些设备在防疫战场上都有一些应用。总体来讲,目前行业里还处于大规模试点和推广的早期。

顺丰科技正在走向平台化

虎嗅智库:您是顺丰集团的CTO,同时也是顺丰科技的CEO。那么顺丰科技跟顺丰集团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耿艳坤:分两个层面来看,第一个层面, 顺丰科技要承载顺丰集团的数字化建设。

我们要给顺丰做集团层面的大数据平台和数据中台,基于数据中台去落实数据驱动,去做各个业务条线的数据经营。无论是大网快递、重货快运、冷链业务,都需要差异化的网络建设和数字化的能力。

比如车辆干线、支线一些数字化调度管理,包括一些硬件loT、万物互联等。这里面会有很多需要深入研发的领域,比如视觉相关的一些AI的能力,通过视觉AI可以做一些实时的监控,然后能够识别出来一些运营异常及时上报、再通过运营的闭环管控,去提升优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提供给客户的系统;顺丰科技还负责集团的一些办公数字化基础系统,比如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

第二个层面,我们还有一部分业务是服务B端客户的。很多顺丰服务的客户也有科技诉求,我们也有对应的产品。比如一些餐饮连锁品牌,希望打造智慧门店,我们基于loT帮他们去做门店销量预测库存计划。我们也会帮助美妆快消品等行业的客户去做仓网和前置仓的规划。

虎嗅智库:最近几年,顺丰集团和顺丰科技在数字化方面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耿艳坤:在2019年之前,主要精力是做我们集团自己的网络型产品的数字化能力建设。

从2019年往后,我们会更多偏智慧供应链产品和能力的打造。可以说,我们更多的是基于顺丰集团的场景去建设像大数据、AI以及很多自动化数字化的体系。我们会结合我们的场景、经验融合到我们的科技产品里,来赋能给那些行业客户。很多技术是相通的,比如顺丰智慧地图,除了服务物流行业,也可以在政府的智慧城市很多领域上深度应用;我们很多规划类应用还可以帮助零售连锁企业选址。

虎嗅智库:很多大型产业集团的数字化,都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顺丰科技的一些数字化应用,什么情况下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

耿艳坤: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如果是偏变革式的数字化建设,肯定是需要自上而下。过去顺丰对于小哥的管理方式偏静态的,现在基于AOI的动态调度,让我们能够在时间、空间、人员几个维度做动态匹配。

一个区域今天件量太大,客户投诉很多,明天我就可以实现资源动态的匹配。但是这种动态匹配会影响部分小哥的收入,原来是他赚的钱,现在这个钱是别人赚了。这个时候,我们在听取一线声音的同时,也需要有一些集团高层的战略眼光。大家需要判断,这是不是未来数字化能够去影响的经营变革方向?是的话,就要去做。

第二,是一些微观层面,不涉及颠覆式的问题。比如说小哥已经习惯了,这个操作工具的按钮是在页面上方,你没有必要非改动一下。

包括一些工具,怎样设计可以让小哥觉得好用,从科技产品角度,我们要充分听取和尊重用户的声音。我们做的产品系统到底是给谁用的,那么这类人群对这个产品就会有很大的建议权。

虎嗅智库:平台化是不是顺丰科技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规划?

耿艳坤:我理解顺丰科技正在建设的平台,和互联网平台本质上来讲是没有差异的。无论电商平台,还是外卖平台,它无外乎就是要给用户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同时还要有商家侧的链接,比如像外卖,它要连接商家系统和骑手的管理调度系统。

顺丰有小哥侧的操作工具,有司机侧的操作工具,在中转场运输调度上有运输调度的监控平台。其实物流行业平台的精益化管理难度更大,因为物流的环节很长、节点很多,所以潜在出错的概率会很高,这对于数字化的挑战是很大的。

虎嗅智库:顺丰科技的产品线很丰富,如果从平台的角度看,哪些是偏底层能力的平台型产品?

耿艳坤:如果讲底层能力的话,最底层是我们顺丰云平台,顺丰云平台是属于混合云,这个平台支撑着顺丰集团包括快递、冷链、同城各个板块的业务。在顺丰云平台基础之上,我们其实有两个中台,一个是数据中台,一个是AI中台。

数据中台是结合顺丰的大数据能力,进行数据分析挖掘,然后驱动经营,最终产生数字化经营理念落地和实践。AI中台则是把我们诸如视觉计算、AI语音,也包括自处理等能力,去做封装、做抽象,赋能给我们顺丰集团的各个业务板块。

虎嗅智库:很多企业集团的数字化,最终会带来组织架构的调整。在顺丰集团这几年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有没有涉及到需要组织架构方面来配合的情况?

耿艳坤:在不同阶段,根据数字化变革需要,我们从组织架构上也会成立专门的项目组。有一些独立性的业务单元,究竟是在顺丰科技体系内统一管理,还是说拆分到 BU经营单元,要看具体情况,两种做法各有利弊。

顺丰科技统一管理,能够让大家有更好的底盘协同,有更好的能力复用,科技体系建设可能更完善。整合到BU管理,更多的是追求业务小而美,通过闭环让业务跑得更快,沟通协调效率可能会更高。

当前,这两种情况都同时存在。像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顺丰云、 ERP等这些底层能力的建设,还是顺丰科技统一管理,再赋能给顺丰集团下的所有业务组织。

物流行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顺丰不仅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佼佼者,也是中国智慧物流的坚定推动者。顺丰科技的耿艳坤先生早年曾在互联网头部公司担任高管,兼有技术背景和物流业务实践经验。

近年来,顺丰集团在做好快递主业的基础上,以国际物流巨头的科技应用水平作为对标,在供应链、国际化等方向不断出击,探索综合物流集团的发展方向。

因此,谈及本土化智慧物流的探索,顺丰是绕不开的话题。如果您关注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关内容,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内容。

责任编辑:万南

标签: 快递 顺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