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 留给恒大汽车的时间不多了

文明城市 398 0

近期,“恒大汽车总部将解散”的消息广为流传。这一次,恒大汽车一如既往地进行辟谣,称只是内部优化调整,只淘汰10%的员工,另有25%员工停薪留职1-3个月。恒驰汽车正在进行内部优化调整的消息,再度将恒大汽车送上热搜。

裁员消息接二连三

恒大汽车内部“停工留职通知书”显示,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科技(广东)通知,鉴于新冠疫情影响及集团、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部分项目已停工待产,亟待经营管理优化调整。

11月28日,据媒体报道,恒大汽车天津工厂正在进行裁员,据称计划裁员60%,此外还有一部分员工进入休假状态。

天津的生产基地是目前恒大唯一具备整车生产资质的生产基地。工厂有不到2000名员工,倘若裁掉60%,那将不到1000人。对于生产制造企业而言,裁员意味着产能不足。

虽然恒大已经辟谣了“恒大汽车总部将解散”的消息,但是据已经证实的消息,恒大汽车广州工厂确实已经出售,内部要求全部员工在今年12月底前搬往天津。也有知情人士透露,由政府牵头,恒大汽车可能会被另一家汽车公司并购,牵头方或为地方政府。

从宣布造车开始便争议不断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风头很盛,销量和渗透率屡攀新高。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1%,到2019年时达到5%,如今更是突破了20%。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559.0万辆,同比增长108.4%,累计渗透率达24.7%,对汽车市场增长贡献率超80%。

长安、吉利等传统车企,哪吒、零跑二线新势力开始发力,最终今年10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为63%,新势力份额为11.4%。

在燃油车市场落后的国产车终于在新能源市场逆袭。不过,风雨飘摇的恒大汽车是否有机会参与这场厮杀尚且存疑,它的首要任务是活下来。

恒大汽车从宣布造车开始便争议不断。恒大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从2015年开始,恒大开始多元化发展,先后进军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但均不理想。

恒大的造车梦起源于2018年。当年2月,恒大旗下首家汽车公司——睿驰智能汽车(广州)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18年6月25日,恒大以67.46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100%股份,间接获得Smart King 45%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从而入主FF。

然而好景不长,但不到三个月后,贾跃亭于2018年10月7日就将“金主”恒大告上法庭。双方也从“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转变为“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两个多月后,恒大与FF最终签订重组协议,“和平分手”。但许家印的造车之路并没有因此停歇。

2019年1月,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5.15亿美元。此后,恒大汽车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招兵买马。

2019年9月9日,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发布招聘信息,计划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车产业世界顶级专家和技术精英,工作地点遍布中国、瑞典、德国、英国等九个国家,岗位领域覆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上下游各个环节,包括车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

恒大汽车先后与德国hofe、瑞典科尼赛克合作,收购荷兰e-Traction和英国Protean,入股广汇集团,从整车研发制造、底盘架构、动力总成到经销商网络都有所布局,让不少人隐隐生出恒大打破传统造车模式的期待。

2019年11月,许家印在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表示,许家印用五个关键词概括恒大的造车路径:第一个:买买买;第二个:合合合;第三个,圈圈圈;

第四个,大大大;第五个,好好好。许家印表示,恒大汽车将在3-5年内,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到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到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

到了2020年8月26日,上市公司也为此改名。当时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正式改名恒大汽车。

风雨飘摇 留给恒大汽车的时间不多了-第1张图片-小猪号

造车运动同样意味着“烧钱”。对于造车计划,恒大的预算原是3年投入450亿,实现2025年年产100万辆销量目标。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到2021年上半年,恒大汽车已经投入超过500亿。

前期的高投入,令恒大汽车净亏损逐年加大。恒大汽车2019年净利润亏损49.5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净亏损33.1亿元;2020年全年营收154.87亿,报告期内公司净亏损76.65亿元。

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在2020年全年毛利润为-1.18亿,净利润为-52.20亿;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69.2亿元,同比增长53.5%;归母净利润亏损47.86亿元。

特斯拉、比亚迪以及众多传统车企+新势力的行业格局已经形成。恒大汽车需要持续输血才能稳定运行。

目前能给恒大汽车的输血的,只有其母公司恒大集团,但恒大集团现在已经自身难保,它现在最首要的任务是“保交楼”。恒大自身难保之际,即便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恐怕胜算也很小。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汽车堪比制造业上的明珠,生产一辆车需要 10000 多个零件。汽车产线边上只有以小时计的零件库存,车企随用随向零部件厂商下单。

恒大汽车也采用了国内外200家顶级供应商,比如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博世IPB智能集成制动系统、爱达克整车开发、百度高精地图等等。但造车并不是简单的组装,恒大或许低估了造车的难度。

2019年,许家印高喊出“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的口号,恒大通过一系列国际并购和合作,完成了从整车研发制造、动力总成、动力电池、智慧充电到汽车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

当初,许家印急切造车,并定下宏大目标:十年,集团将从房地产转向新能源,2025年年产销超100万辆,2035年年产销超500万辆。

2020年8月,恒驰汽车一口气发布6款车型,随后拓展至9款,覆盖中型轿车(两款)、中大型轿跑车、中大型轿车、紧凑型SUV、紧凑型轿跑SUV、中型SUV、中大型SUV、七座MPV等多个细分领域。恒大的造车建厂,不是用一款车探路,而是心急火燎地全面上,这样,多点铺开,又没有造车经验和技术积累,投入资金太多,必然走向溃败。

风雨飘摇 留给恒大汽车的时间不多了-第2张图片-小猪号

为什么造车的门槛特别高?为什么“造车新势力”每年都要投入大几十亿上百亿搞研发?原因就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所谓买“核心技术”,本身就违背了正常的商业规律。即便退一步,某些先进技术能够买来,可问题是,由于缺乏自主研发人才,这些技术过一两年还能够持续保持领先吗?

如今,恒驰汽车再度陷入裁员传言,也对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于消费者来说,买车最关心的是需求,自己平常买车用途是什么,需要多少续航里程,最看重哪些功能,但是还有一点往往被车主忽略,即车企的售后长期服务能力。“很多品牌陆陆续续就不生产了,后续应该找谁保障 ?”

从2019年8月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恒驰,至2022年9月,恒大汽车旗下首款量产车型——恒驰5才实现量产。

今年10月29日,恒驰汽车的首款车型恒驰5终于开启交付,按照计划,截至明年一季度要完成1万辆的交付目标。

按照今年7月20日恒大在恒驰节透露的情况——截至当天19时,恒驰5预售订单为37296辆——到明年一季度完成1万辆的交付目标应该不成问题,最大的悬念在于产能能否跟上订单量的脚步。

然而,交付一个多月,恒驰5目前的官方交付数字还停留在100辆,声音出现更多的是恒驰5车主对车子质量问题的各种吐槽和曝光:

车机屏幕文字重叠,自适应巡航ACC、弯道速度CSA等辅助驾驶功能不能使用,座椅通风打不开,刹车伴有异响,续航里程注水……恒驰5不仅未能打响头炮,反而因为质量缺陷让恒驰汽车陷入负面舆论,前途堪忧。

即便如期量产并批量稳定生产,以恒大目前的口碑,恒驰汽车也很难让消费者接受和认可。毕竟汽车是个大宗商品,价格不低,用户购买时候会思考、对比再三。

熟悉中国足球的朋友对这句话耳熟能详——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这句话也同样适用风雨飘摇的恒大汽车。

责任编辑:若风

标签: 恒大 恒大汽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