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

小猪 554 0

提起电视剧《亮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毕竟但凡提到抗日剧,《亮剑》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高峰,将其称之为抗日第一剧也毫不过分。

李云龙的形象,也是血肉丰满、深入人心,他的精彩语录亦传遍了大江南北。《亮剑》中那些经典台词,早已超脱了娱乐影视的范围,渗透到了体育、学术、历史等各个圈子,成为了让无数人津津乐道的引用词。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1张图片-小猪号

《亮剑》李云龙剧照

比如“一个军人,可以在肉搏战中被敌人砍掉脑袋,但他绝不可以被侮辱;军人可以去死,但绝不能失去尊严”,比如“咱们东方民族都不喜欢宽恕,讲的是以血还血, 以牙还牙” ,再比如“我要死也要死得像个爷们,我不能这样窝窝囊囊的死了,要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尤其是那句 “ 二营长,你他N的意大利炮呢”,更是成为了广大老百姓最喜欢的口头禅。

英勇顽固且喜欢说粗口的李云龙,更是打破了传统认知中的英雄形象,以一种既有信仰、又有缺点、接地气的个人特色,横空出现,成为了老少爷们心中最受欢迎的影视抗日英雄形象之一。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2张图片-小猪号

英雄亦有出处,不过提到李云龙现实中的原型,革命英雄王近山,又有多少人了解呢?

王近山是湖北省红安县人,自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以来,就紧密跟随革命的浪潮,戎马 倥偬、南征北战。

他先后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 长征、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一路出生入死、战功非凡。

他历任中国红军师长、八路军旅长、野战军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务。这位‬骁将于1978年5月病逝于南京,跌宕起伏‬的一生‬堪称‬传奇‬。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3张图片-小猪号

王近山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4张图片-小猪号

百战成为真英豪《菜根谭》中有言:“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王近山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便失去了母亲,小时候为了谋生,干过各种苦活累活,给人放过牛,割过草,当过长工,打过零工。生活的磨砺塑就了他强韧不屈的个性,为他后来不怕死的革命意志打下基石。

1930年,受到革命气氛熏陶的王近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那年他刚刚15岁。意气风发 少年时,凭着敢打敢拼的作战精神和不要命的战斗勇气,王近山屡获战功,先后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机枪连班长、排长。

王近山从加入革命伊始,就以英勇闻名。加入红军的第一年,他就在和国民党士兵的拼死搏斗中,滚下悬崖,差点牺牲。在1933年迎击四川刘湘的“六路围攻”中,已经是红28团团长的王近山,提刀冲在最前线,和敌军死命纠缠,为了拖住敌人,28团几乎牺牲殆尽。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5张图片-小猪号

王近山(右)与陈锡联

第二年夏天,重整旗鼓的28团孤军北战,在和范绍曾部的战斗中,王近山一身浴血,以一个团的兵力,击溃了范绍曾一个旅,以少胜多,声震各方。随后,王近山又先后参加山城堡等战役,百战成名。

正因为这种不要命式的打法,王近山被各个部队称为“王疯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近山先后任八路军第129师772团副团长、769团团长、385旅副政治委员、386旅旅长等职务,多次参加了对日作战。

1937年的娘子关战役中,王近山率领5个连的兵力,在两天内先后两次歼灭日军二十师团40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装备。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6张图片-小猪号

1948年7月,襄樊战役中亲临前线指挥的王近山

1943年在山西临汾,主动出击,歼灭日军华北方面军“战地观战团”服部直臣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及以下军官120余人。对日军的“扫荡” 运动,给予了雷霆重击。

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先后率队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大型战役。

在1946年的定陶战役大杨湖之战中,王近山面对敌军的强力围攻,不屈不挠,率领6纵以命 搏命,在付出极大的代价后,再次以少胜多,一举打垮了国民党精锐赵锡田整3师,导致大别山沿线的国军全线崩溃。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7张图片-小猪号

被俘虏的国民党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官、特务头子康泽

1948年的襄樊战役中,王近山打破惯性思维,巧妙利用地形地势和对方的思维盲点,采用“拔山攻城,猛虎掏心”战术,不到两天时间,便攻入城内,全歼守军2万余人,俘虏了国民党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等人,受到朱德、刘伯承等人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8张图片-小猪号

敢打恶战的王疯子电视剧《亮剑》,可谓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王近山。王近山和电视剧中的李云龙一样,都以敢打恶战、善打硬仗出名,多次血洒战场,死后而生,被誉为“二野朱可夫”,是名副其实、人见人怕的“王疯子”。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9张图片-小猪号

时任第3兵团副司令员的王近山

在他战友的回忆中,王近山最喜欢的就是“山头插红旗”,为了鼓舞士气,王近山在战争中,总喜欢冲在最前线,第一个攻入地方阵地。正因如此,他也背负了一身的伤痕。在身边领导和战友的多次劝阻下,他才“勉为其难”地待在后方,做了一个指挥官。

但即使如此,每次遇到部队作战不利,久攻不下时,王近山还是冲出指挥所,冒着枪林弹雨直冲对方阵地而去。

他这种身先士卒的做法无疑会极大地鼓舞身边战斗士兵的斗志,但也让自己的警卫员和政委感到困扰,因此,每次一见王近山想要亲冒矢石,警卫员就冲上去将他按住压住,仍凭他怎么打骂也不松手。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10张图片-小猪号

王近山(一排右4)

在1946年九月的定陶战役大杨湖之战中,面对国军精锐的围攻,王近山立下军令状:“我王近山今天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我就不回来见你们”。最终,王近山率部恶战多场,大胜国军。

1951年,王近山率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亲自指挥了中外驰名的上甘岭战役。

战斗中,中美双方在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投入大量军队,反复争夺,美军总计投入兵力六万余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投入总兵力四万人。

面对美军一次又一次的强势进攻,王近山提出“添油战术”,边补边打,边打边补,和美军以死相搏。美军最终损失2.5万余人、损失飞机270多架、损失其他各类武器不计其数,彻底败退。此战完全震惊了世界,永久留名战史。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11张图片-小猪号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前朝鲜战场正面态势示意图

1949年解放军攻入重庆时,王近山一踏入国民党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的公馆里。就开始翻箱倒柜找了起来。政委问他找什么,王近山说当然是找地图。

事后传到刘伯承那里,刘伯承拿这件事打趣他,说你找国民党的军事地图干什么?

王近山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国民党说不定有印度和缅甸的地图,我们当然需要地图,因为我们迟早要把帝国主义消灭,还要打到美国去呀!”

这件事虽然成了一个小历史趣事,但也足以看得出王近山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12张图片-小猪号

王近山的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精神,还体现对本身观点的固执和对自己方案的坚持上。

在驻防陕甘宁期间,王近山参加了会攻爷台山的行动,在作战部署会中,因为不同意其他旅的作战方案,王近山直接掀了桌子,甩门而去,其他部队最后不得不采取了他的作战方案。

在抗美援朝战役中,由于一次作战不利,王近山更是直接冲到司令部炮轰总司令彭德怀:“这仗是这么打的吗?这是放羊撵狗的打法,不讲战术!这样滥打仗,是葬送军队,是拿我们的兵去送死!”最后逼得脾气倔强的彭大将军向他承认了错误。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13张图片-小猪号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14张图片-小猪号

王近山的正面与侧面王近山这种固执,还体现在婚姻上。

王近山在革命年代,因为负伤住院,认识了129师医院的护士韩岫岩,两人日久生情,结为夫妻,婚后先后育有8个儿女,可谓是感情深厚。

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王近山却和韩岫岩的妹妹暗生情愫。

韩岫岩一怒之下告到了组织,刘少奇亲自来做王近山的思想工作,王近山却固执己见,不肯认错。此案最终惊动了毛主席,毛主席亲自批示处理,王近山被撤销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开除党籍。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15张图片-小猪号

王近山与前妻韩岫岩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他的个人私生活有缺,但是对于革命,终究有着无可质疑的巨大的贡献。获得过开国领袖们一致的好评。

比如刘伯承元帅就坦言:“王近山是一员难得的智勇双全的猛将”,“一人投命,足惧万夫。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点疯劲,没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行的!”

邓小平在评价王近山时曾说:“二野在解放战争中谁的功劳大?是王近山同志,许多艰苦的战斗,最后都是王近山同志去完成的。”

甚至1978王近山去世后,邓小平还克服阻拦,亲自参加他的后事:“王近山有很大的战功,他的后事一定要办好,悼词我要看!”

李云龙口中的原型哪里人,亮剑原型王近山介绍-第16张图片-小猪号

毛主席更是评价道:“我早就听说有个红四方面军的王疯子,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了不起啊!”、“王近山同志,人家说你是‘王疯子’,我看那不叫疯,那叫革命的英雄主义!你这—仗把那位胡宗南打得可快要疯了啊!”

“吴下阿蒙”,毛主席的评价,就是对“王疯子”一生最好的总结。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沁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