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批北京打工人都开始了居家办公生活,曾经工作日空荡的小区和空荡的车位,如今都塞满了人和车。
于是,新的问题来了,不知从哪天开始,楼下的车被无缘无故“泼油”,尤其是停在树下的车辆那叫一个惨。
网友称:当下最幸福的事儿就是拥有一个地下停车位!
几乎没有几个车能幸免于难。
不忍直视
凑近一看,黏糊糊~~
不仅如此,共享单车也同样没有逃过厄运,图片来源:网友湖州古桥
所以,这些车到底经历了什么?
前段时间,武汉的私家车也同样遭到了一波“洗礼”,经专家“破案”,肇事者竟然是芝麻粒大小的蚜虫!
喜欢养花的人应该对蚜虫都不陌生,它们是典型的“植物杀手”,喜欢吸食植物的汁液。国槐、柳树、梧桐、栾树等行道树种易遭到蚜虫侵蚀。蚜虫在不断吃吃喝喝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从屁股里拉出一颗颗液滴状排泄物,这些液滴被称之为蜜露(honeydew)。
由于蚜虫的数量庞大,所以有时蜜露会像下雨一般从树上掉落,这就是为啥春夏走在树底下,时不时会有“雨点”滴在脸上,恭喜你,成功被“尿”砸中了。
自此,私家车、共享单车泼“油”事件终于是真相大白了。
蜜露—蚜虫的生化武器
蜜露这名字光听起来就齁甜~蚜虫在吸食植物韧皮部汁液的过程中,会从中摄取它们所需的氨基酸。但很多植物汁液中的氨基酸含量低、糖分含量却很高,所以蚜虫为平衡其自身的营养需要,只好将过量的富糖液体通过直肠排泄出体外。
仔细看这个像针一样的嘴巴,蚜虫就是靠它来吸汁的
蜜露基本是源于寄主植物的韧皮部汁液,其主要成分为蔗糖,且糖分占蜜露干重的80%。
汁液被蚜虫吸收后,糖分的种类和相对量都会在肠道内发生变化。一方面,汁液里的糖会被肠道里的酶水解,比如蔗糖和麦芽糖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另一方面,一些复杂的三糖和二糖会在相应细胞中合成,比如松三糖、蜜三糖、吡喃葡糖基蔗糖和海藻糖等。
Hogervorst等人在2007年通过比较饲养在土豆和小麦里的蚜虫的 3 种蜜露的化学成分发现,3 种蜜露都含有大量的蔗糖及其分解产物葡萄糖和果糖。
总结一个字就是:甜!
据说其甜度是砂糖的一百五十倍,怪不得蚂蚁那么喜欢喝。
我国科研人员在1980年对棉蚜的研究发现,一只蚜虫一生的排蜜量为2220微克,相当于一只小蚜虫体重(25微克)的90倍,一只成年蚜虫(320微克)体重的7倍。若虫时期排蜜频率最高且强度最大。
有趣的是,不管是早期的研究还是2020年前后的研究都显示,人家拉便便也要看时间和温度,白天比夜里排蜜次数多,蜜量大;温度在18-30°之间更容易排蜜,18℃左右最为活跃。
看来蚜虫也怕热,那是不是到了盛夏它们的甜水就可以被遏制住了?理论上是的。
蚜虫这么甜,会不会很好吃?
据吃过蚜虫的人讲,蚜虫单个吃不算甜,淡淡的还带着点清香,吃一把估计能行。
so,下次出门饿了、累了,要不要舔上两口试试?
当然,蜜露并不是蚜虫的专属,一些介壳虫、木虱、蝶类也会分泌蜜露。
是什么让蚜虫掌握了流量密码
这小小的蚜虫到底什么来头,让人如此头疼……
在分类学上蚜虫属于半翅目胸喙亚目的昆虫,有些书籍还在延用传统的分类学系统,比如《普通昆虫学》上蚜虫仍属于同翅目(现在已经没有同翅目这个概念了)。
简单来说半翅目囊括了我们熟悉的蝽(臭大姐)和蝉(知了)这两大类昆虫,还有和蚜虫亲缘关系最近的介壳虫,一种顽固的植物天敌,想必很多养过花的人都和它打过交道。
小小只是不是很可爱
蚜虫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4700多种,仅我国就有1000多种。作为植食性昆虫的代表,蚜虫经常被人们作为“害虫”加以防治。大部分蚜虫的食性都非常单一,只吃同一种植物,很少一部分的蚜虫以多种植物为食。
密恐福音
小小蚜虫为何数量如此庞大?
我们知道大多数昆虫都是雌性和雄性交配后才能产生后代,而还有一些昆虫会进行孤雌生殖(孤雌生殖:昆虫不受精也能发育新的个体的现象)和胎生(直接生出幼体,这在昆虫世界不算少见),蚜虫这两点全都占了,真是“蚜虫虽小,功能俱全”。
说直白点,就是母蚜虫可以不交配,直接生出小蚜虫(这得省去多少步骤,怪不得数量大呢)。
当然,也不是所有蚜虫都这么干,不同种类在生殖策略上存在差别。有一些是一辈子只进行孤雌生殖,所以生出的小蚜虫通常也都是雌性个体;还有一些是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交替进行,那么这类蚜虫在需要两性繁殖阶段就得生出雌雄两种小蚜虫,为下一步交配繁殖做好准备。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孤雌生殖可以掌握流量密码,为何还有些种类非得交配繁殖?
其实,一生只进行孤雌生殖的种类仅占少数,且同一种的蚜虫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它们的生存策略也不尽相同,比如桔蚜在多地都是孤雌生殖,但是在日本就出现了有性繁殖的种群。
孤雌生殖和两性繁殖交替进行的种类反而更多。因为有性繁殖产卵、孵化都需要时间,这样就可以在温度变冷、食物短缺时,大大降低蚜虫的生长速度,而且以卵的形式更容易越冬。
也就是说一旦气温骤降成年蚜虫更容易遭受大面积死亡,切换生殖方式是个简单可行的办法(人类只能望尘莫及了)。
这么多蚜虫,对人畜有害吗?
蚜虫虽然“伤害”植物,但是对人和动物几乎是无害的。
不过,因为它们确实数量过于庞大,且对植物有极大的破坏性,易造成煤污病(又名煤烟病,该病多由蚜虫、蚧壳虫等传播,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也可危害嫩枝、嫩梢等部位。),成为园林消杀的重点对象之一。蝌蚪君所在小区在入夏以来就已经进行过3轮消杀了……
同时,蚜虫也是农业重点防治对象,比如棉蚜会造成棉纤维的污染,导致棉花减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我国广泛分布的豌豆蚜,大量分泌的蜜露覆盖在农作物表面,严重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那么,被蚜虫“袭击”过的车辆该如何处理呢?
洗车店店主建议:车主尽量不要自己对这些污渍进行清理,一是因为它比较黏,单纯的用纸或干布是很难擦掉的,而如果已经干涸,使劲擦拭还有可能影响汽车的漆面;二是建议车主春夏之际尽量避开树下停车,不然估计每隔两三天就要洗一次车了。
蝌蚪君倒认为,与其艰难寻找停车位,不如给车来个一次性雨衣。
万能的tb
最后,蝌蚪君还是要升华一下,地球并不只属于我们人类,要学会接受其他生命的存在。
审核专家:何嘉乐,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东北驻地工作组项目官员。
责任编辑:万南文章纠错
话题标签:昆虫树木科普